市政务服务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结
市政务服务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市政务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省纪委九届四次全会、省政府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市纪委五届四次全会、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办《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努力实现市纪委汪学致书记深入中心检查时提出的“发挥廉政建设节点作用,进一步加大审批运行监督管理力度,化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腐败风险,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营造良好政务环境。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回顾
2024年,中心在工作中不断深化对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注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注重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更加注重完善制度、规范权力,更加注重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着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取得了新成效,积累了新经验。
(一)坚持廉洁自律、筑牢防线,推进“两个责任”落实
中心始终将党风廉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领导班子及成员落实主体责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齐抓共管。年初召开机关干部职工会议,总结2013年党风廉政工作,专题研究2024年反腐倡廉工作。坚持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抓好所分管的党风廉政工作,按照组织分工,明确班子成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层级管理负责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与业务工作一起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有实处,营造好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中心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主要领导是党风廉政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人人身体力行,注意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有关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规定,带头遵守本单位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按照“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五个力戒”的要求,深化思想和工作作风建设。凡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干部职工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机关干部职工和政务大厅廉洁从政良好风气的形成。
三是强化教育,营造氛围。结合中心工作实际,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的学习教育工作。结合今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学习了《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省纪委九届四次全会、市纪委五届四次全会决议精神等。开展多形式的学习教育,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宣传教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赴杨业功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赴屯溪区检察院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教育,促使机关和窗口以贪腐分子为诫,以清官廉吏为效,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各项工作要求
一是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持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基本准则,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做到政治信仰不动摇、政治立场不含糊、政治方向不偏移。中心主要领导带头讲政治,以身作则,自觉做遵守和维护政治纪律的表率。对今年以来中央及省、市委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并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做到了上级指示与黄山实际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把严明组织纪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纪律各项规定和要求。认真贯彻“八项规定”,及时对相关情况进行自查,对去年底外出考察进入有偿景点行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向市纪委报告自查结果。
二是改进工作作风。以查摆问题为切入点,以提速增效为突破口,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在上半年开展的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开展“马上办”作风建设活动中,对照窗口单位工作要求,提出了学风不浓、工作不实、干劲不足、落实不力、形象不佳等影响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的五个方面13种现象和问题,共整理出群众意见17条,并据此制定措施,列出了整改计划、时限,明确整改措施、责任科室,边查边改、立查立改。结合政务大厅现场管理实际情况,落实窗口单位领导在窗口带班制度,完善中心主任带班巡查制度,出台机关工作人员和窗口首席代表坐班导服制度,实行窗口首席代表互查互帮机制,完善《窗口工作人员“十要十不准”》,制发《进一步加强窗口管理的通知》等,为优质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紧抓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严格落实“一把手”“两个不直接分管”、“三重一大”事项主任办公会研究决策、“一把手”末位表态等制度。今年以来,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的机制。修订完善了《中心财务报销制度》,严格规定超过5000元的项目,必须经主任办公会研究同意;超过10000元的项目须报市纪委第二纪检组备案。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范围,严格接待审批控制,明确要求事先填报《公务接待呈批单》,如实填写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时间、场所,主陪人等,履行“三单合一”。在公务用车方面,对单位公车实行定点维修、统一保险,办理公务车辆ETC卡,动态登记车辆燃油费,车辆维修保养提前填写《车辆维修审批表》。节假日按要求向市纪委上报公务车辆使用情况,非工作需要车辆一律入库。严格出差审批制度,出差人员需填写出差审批单。
四是认真开展专项清理。对“小金库”、干部违规建房、多占住房、私人会所、“小四风”等进行专项自查清理,从自查情况看,上述方面情况良好,无违规行为。按照办公用房的有关规定,我们完成了机关办公室改造等。
(三)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腐,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一是落实推进政务大厅惩防体系建设。根据惩防体系工作任务分解,立足中心职能,推进审批廉洁、规范、高效运行。实施流程再造,解决“审批监督难”的问题。在清理项目的基础上,绘制项目审批流程图予以公布,方便群众监督。对基本建设项目重点领域实行联合审批,今年还将出台《建筑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和《建筑工程竣工联合验收专用章的管理办法》,将原先各部门分头进行验收改为联合验收,实施后竣工验收将由3个月压缩到1个月。开展中心标准化建设,解决“审批规范难”的问题。将多年来政务大厅有关规章制度、创新做法用标准的形式予以固化,推进规范审批、阳光审批。目前,共建立通用基础标准、服务质量标准、服务管理标准、服务工作标准、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四大类783项标准。中心印发《中心标准化知识手册》,对标准化进行推广应用。健全督查管理制度,解决“人员管理两头难”的问题。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管理,严格执行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窗口工作人员 “十要十不准”,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工作。全年对窗口工作人员约谈50多人次,并对窗口人员违规审批、吃拿卡要、违规使用电脑、与群众发生争吵引发有效投诉的,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
二是履行好政务公开办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政务公开是最好的反腐剂”作用,扎实做好全市政务公开推进、协调、监督工作。一是加快公开载体建设。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基本目录规范,提高群众查询方便度。加快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技术升级工作,印发实施新版基本目录规范,拟今年10月将全面启用(市本级已于去年12月启用)。二是完善公开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网查检查、点评通报、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制度。三是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财政资金、环境保护等九个方面信息公开工作,开展重点领域新闻发布、重要政策解读、政务舆情会商等。4月底前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全面公开市直各部门2024年预算及三公预算,9月13日前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全面公开2013年市财政一级预算单位的决算。
通过上述措施,中心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政务公开工作方面,2013年政务公开在省对市考核中排名第一方阵,连续4两年保持先进位次,省政务公开领导组授予黄山市政府全省政务公开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通报表彰。政务服务工作方面,中心“规范、满意、高效、廉洁”审批服务的工作效果得到进一步体现,今年以来办件11.09万件,提前办结率99.27%;实际时限2.8个工作日,比承诺时限5个工作日压缩2.2个工作日。在全省开展的首次政务大厅群众满意度第三方评估中,我市位列第二。简政放权措施在大厅得到落实。自3月1日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仅大厅工商窗口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82户,增长85.35%,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投资创业活力。全市政务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市105个乡镇(街道)服务中心建成率100%,规范化率95.7%,61个社区建成率98.41%,规范化率95.99%;686个行政村便民服务工作站建成率96.23%,规范率75.4%。以市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县(区)、乡(镇)、村服务中心(站)为构架的四级联动政务服务管理体系已初见雏形。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与组织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心将进一步增强“两情”、改进“两风”,在真学真用上下功夫,在廉洁自律上做表率,按照“不打折扣、不得推诿、不徇私情、不遗余力、不留退路”的要求,坚决叫响“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岗位请放心”,思想上高度统一,精力上高度集中,目标上自我加压,措施上务实求效,进一步改进不足,坚定信心,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改革创新,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优化服务流程促廉洁
1、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强与编办、法制办等部门联动配合,做好国家、省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对接。精简前置审批,全面清理并逐步取消各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推行前置审批与项目核准“并联”办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建设信息共享、覆盖全市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网上办理、审批和监管。推进完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实行企业资本认缴和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
2、提高政务大厅现场办事能力。在政务大厅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公开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设置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在“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原有基础上,实现全市90%以上行政审批主体单位将审批权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该机构向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形成以服务窗口为主导的审批运行、联动新机制。落实《关于黄山市建筑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解决“验收难、验收慢”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方便办事群众。
3、实行标准化管理。在通过省级预验收基础上,完成国家级验收。通过政务大厅窗口标准化建设,固化审批规章制度、创新做法用标准,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4、推进网上审批。按照“顶层设计、共建共享、有序推进、分级管理”原则,在省政务中心统一领导下,落实全省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建设分解任务,逐步实现审批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对政府服务的新需要。
(二)全面推进,拓宽政务公开“工作面”,助推法治政府促廉洁
1、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工作认识。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会会精神,坚持以“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为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促进公开公正。
2、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将行政权力运行、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和公共监管5个方面作为公开工作重点,加大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房分配、医疗服务收费、高校招生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力度。进一步落实重点领域信息发布工作,不断完善重要政策文件解读工作。
3、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基础框架标准目录体系,包括市本级、区县政府及其部门目录及代码,建立信息录入规范标准,不断完善市、县(区)、乡(镇)三级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建设。
4、推进市属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进一步拓展办事公开领域,继续推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住房、医疗、教育、供水、供电、金融、电信等单位的办事公开,进一步规范办事依据、服务程序、服务时限、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行业办事公开工作的指导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