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啦 - 提供专业面试问题及答案、面试技巧、助您成功面试!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书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正文

学习杨善洲精神心得体会2024

  杨善洲同志是继焦裕禄同志之后的又一位有一位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的伟人,他的精神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今天小编为大家汇总了5篇学习杨善洲心得体会范文,分享给大家阅读!

  第一篇、学习杨善洲精神心得体会

  近日,我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感触十分深刻。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

  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60年如一日两袖清风,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忘我工作,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为了履行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事实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他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详晚年的机会,义务反顾的扎进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献给国家。

  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作为退休站一名普通干部,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和追求老书记“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从方方面面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光辉事迹。

  一是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杨善洲同志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二是学习他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三是学习他无私奉献、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为官”多年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和捞上一册“农转非”本本,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他也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试想,如今这样的干部、这样的领导还有吗?这正是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

  四是学习他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

  五是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着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作为退休站一名普通干部,我将时刻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把他的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真正以退休职工的利益为重,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以人为本,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赤诚之心对待退休职工,努力为退休职工办实事。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学习杨善洲精神心得体会

  杨善洲六十年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塑造了“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的崇高形象。

  习近平指出,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争创优秀业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光添彩;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

  杨善洲精神是我们大学生村官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给我们迷茫村官道路指明方向,我们要学习杨善洲精神,做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一要学习杨善洲的大公无私、一心为民。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为民务实的一生,他下乡调研,帮助偏远乡镇教师家属办理农转非却不肯为自己的家属办理农转非;自掏腰包帮助村民造蜂箱养蜂;哪怕是帮助百姓钉马掌、教给年轻石工砌石这样的事情,只要是百姓需要的,他都没有一点官员“派头”,卷起袖子就上。退休以后,他还主动承担起为大亮山植树的职责,把因乱砍滥伐变秃变荒的大亮山,变成了汪洋的绿色“林海”。最后还把辛辛苦苦造起来的价值几个亿的森林送给了大山里的群众。面对政府送来的20万元奖金,他自己只留了4万给老伴,其他的全部捐献了。这种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本色体现了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精神,我们要学习他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踏踏实实为农民朋友们干实事、干好事。

  二要学习杨善洲的扎根基层、艰苦朴素。杨善洲是农民出身的干部,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根在何处。用淳朴的感情对群众、对家乡、对亲友,处处从农民的角度去理解农民,与父老乡亲始终保持着一种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以艰苦朴素为乐,时刻把基层和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以年老之躯,爬高山,住窝棚,搭油毛毡,脚穿草鞋,手拿砍刀,肩扛锄头,艰苦创业,艰苦奋斗20多年,完全改变了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面貌,为国家创造了生态价值和财富,自己却常年住在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睡木板床,总是穿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对功、名、利、禄,淡而忘之,一辈子过着清贫的生活。这种扎根基层、艰苦朴素的作风是我们大学生村官应该认真学习的精神。不为名利,甘于奉献,我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鲜血液,不是到农村来镀金享受的,我们是来建设新农村,带领群众奔小康的。

  “广阔农村,大有作为”,农村一线舞台大、机会多,是我们大学生村官施展才华的练兵场,历练人生的大学校。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村官,我们要以杨善洲同志作为一面镜子,对照检查,认真衡量自己的言行和境界,不断改进自己的作风。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像他一样以坚韧的意志扎根农村基层,与农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在繁荣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篇、学习杨善洲精神心得体会

  最近一个响亮的名字再次响彻大江南北,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被人民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的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职时的一句口头禅,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杨善洲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坚守一辈子的理由,也是他奋斗一辈子的写照。坚守一辈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前半辈子,杨善洲身在其位,手中有权,权只为老百姓所用。

  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杨善洲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保山的村村寨寨,为改变保山地区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一次,听说保山县大官市大队成立了一个茶叶专业组,没有生产基金,到处借钱,马上给送去了8百元。有些人感到吃惊:“杨善洲这样埋头苦干和无私奉献图个啥?”他说:“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输出的是血!”

  “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为官一任的几十年里,杨善洲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愧对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

  “虽然我的职务退休,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要接着帮群众办”。走下工作岗位以后,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退休后搬到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群众的热爱,杨善洲在退休后的第三天就说服家人,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施甸县无偿担任大亮山林场场长,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

  杨善洲把自己退休后的22个春秋献给了大亮山,“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退休又钻山沟沟……”这是在云南省施甸县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在大亮山林场工作的每天起早贪黑勤劳动,把荒凉空旷、山石裸露的荒山建成了苍翠的绿洲,让不毛之地变成了生命的乐园,不求一分钱的回报。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杨善洲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党员职工,我将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争先创优,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四篇、学习杨善洲精神心得体会

  我们的老书记杨善洲,将平凡与伟大质朴地集于一身,将传统与时代完美地融为一体,当之无愧成为共产党员的杰出楷模,领导干部的光辉榜样。这不仅是云南人民的骄傲,更是我们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屈指算来,我调到云南工作已经整整两年,先后7次去过施甸县的大亮山——善洲林场。每一次上山,自己都会经受一场心灵深处的洗礼,都会经受一次触发真情的震撼。

  2011年秋天上山,我觉得杨善洲是一棵参天大树,是漫山遍野、生机盎然的松柏翠竹,是一座巍峨耸立令我们不得不仰视的云岭巅峰。

  2012年冬天上山,我感到杨善洲是一本越读越耐读的好书,是一套理想信念教育的系列教材,是一座摆满了教导我们做好人、干实事、当清官书刊的图书馆。

  2013年夏天上山,我体会到杨善洲是一面需要党员干部经常照一照的镜子,是一面引领方向、催人奋进的旗帜,是一座值得全省干部群众永远敬仰、永远铭记的世纪丰碑。

  我之所以多次上大亮山,就是要把它建设成为全省的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成为培养和发扬云南精神的“井冈山”。

  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干部最需要一面能够照得出不足、找得到差距,励志修身、见贤思齐的镜子。这面镜子毫无疑问就是我们的老书记杨善洲。他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死而后已,实践着共产党人的善行壮举,传承着党的根本宗旨的炽热薪火。

  几天前,我又上了一次大亮山,去了陡坡大柳水村杨善洲家的老屋。小院子长满了青草,屋的后墙已经倒塌。这种旧宅,村里的贫困户都已经不住了。在屋檐下堆着不少旧农具,我找到一个破了口的小腌菜坛子。

  杨善洲的65岁大女婿说,这个腌菜坛子起码用了五六十年,过去家里穷,一年四季都要靠吃腌菜度日。我手捧杨善洲用过的这个腌菜坛子,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位朴实憨厚的“小石匠”和后来的“草鞋书记”。

  我拿着腌菜坛子反复地擦拭抚摸,杨善洲的大女婿见此情景说,你喜欢就送给你吧。我感激不尽,这是多年下乡第一次非常想要的东西。回到部机关,我凝视着这个腌菜坛子蓦然想到,这不就是一面查找自己差距的镜子吗?是的,杨善洲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召着我们的意志和情操。

  用杨善洲这面镜子对照自己,在理想信念方面,我不如杨善洲定力执着;在求真务实方面,我不如杨善洲抓铁有痕;在艰苦奋斗方面,我不如杨善洲矢志纯朴;在亲民为民方面,我不如杨善洲全心全意;在廉洁奉公方面,我不如杨善洲自觉自律。

  杨善洲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弃不舍,坚守人民公仆本色不退不变,坚守清正清贫清廉一尘不染。他60年如一日根系群众,没有丝毫庸俗官气;他60年如一日较真求实,没有丝毫虚假浮夸;他60年如一日感恩奉献,没有丝毫图名求利;他60年埋头苦干,没有丝毫偷闲享乐;他60年如一日严于律己,没有丝毫杂念私心。

  杨善洲精神的宝贵之处在于,这不是一时一事的镜子,也不是三年两载的镜子,而是一生一世一辈子的镜子。对照杨善洲这面镜子,我们会发现差距有多么多,多么大,多么具体。因此除了惭愧自省,我们就是要发奋努力学习楷模,就是要坚定反对“四风”的决心和信心。

  老书记杨善洲,真的是一面十分难得的镜子啊!这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脸上身上乃至心中不干净、不纯洁的东西,可以看到我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巨大差距。毫无疑问,我们经常用这面镜子照一照自己,心扉会得以开启,心态会得以平实,心智会得以陶冶,心灵会得以洗涤。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为民务实清廉。追寻杨善洲的足迹,我们会清晰地看到,他的一生就是为民务实清廉的一生,用这6个字来概括杨善洲60年艰苦奋斗的历程,是最恰如其分的。

  杨善洲精神蕴涵着深厚的草根情结,执着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公仆意识,踏实的朴素作风,高尚的宗旨境界。让我们沿着杨善洲的足迹大步前行,以他为镜子找差距、增动力、见行动,坚持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努力争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第五篇、学习杨善洲精神心得体会

  最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老先生的先进事迹,使我感受颇深。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6月退休以後,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峰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授予“优秀*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杨老先生为官30余年,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辈子淡泊名利、廉洁奉公。几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乐于奉献,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的坚守着*员的高尚情*,始终如一的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是*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典型代表,是我们学习模范。

  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杨善洲同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甘愿放弃退休后的优越待遇,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山区的发展和山区人民生活的改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持了*员本色。我们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忠诚于党的事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

  对于*人来说,要牢记的宗旨就是全心权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人民公仆来说,首先要具有的基本素质就是公仆情怀。杨善洲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他光明磊落,心里装满党和人民的利益,唯独没有自己,就像一滴平凡的水,却折射出万丈光芒。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员、一名人民公仆,在工作中认认真真的为老干部服好务。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崇高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却是永恒不变的。我们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的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更加积极的投入创先争优活动。

  总之,杨老先生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通过学习杨老先生的先进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爱岗敬业。

词条:
上一篇:2024党员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下一篇:2024大学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心得体会(5篇)
与该文相关的文章

温馨提示:如果您对面试网有任何建议,请通过网站联系邮箱向我们反馈,感谢各位的建议与支持!